於梨華精選集01
書 名: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作 者: 於梨華 著
定 價: 500元
書 號: 978-986-87270-6-9
C I P: 857.7
出 版 社: 思行文化
出版日期: 2015年076月
開 數: 25K 21*14.8 cm
頁 數: 420頁
建議分類: 人物傳記
<<點此購買
內容簡介:
五十週年紀念版 世紀百強力作
五十年前開創留學生文學的經典代表作,半世紀後仍然震撼。
六○年代臺灣文學中流浪者的認同與離散,半世紀來依舊低迴。
這個夜景,這輛夜行車,車裡的夜行人,他似乎都見過,又似乎是第一次。
兩排棕櫚樹,他熟稔得知道它有幾棵,但又一點也記不起來了。
一切帶著恍惚,一切又使他覺得他從不曾離開過。
在這裡,即使是不苦,還是想出去,
在那邊,即使太苦,還是不想回來。
我是一個島,島上都是沙,每顆沙都是寂寞……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是「於梨華精選集」的首部作品,也是於梨華第六本單行本,
第三部長篇小說,一九六五年動筆,一九六七年由臺灣皇冠出版社上市,成為「留學生文學」經典之作,
並於同年榮獲嘉新文學獎,也激發了六○年代臺灣文學中流浪者認同與離散的主題,至今半世紀仍舊低迴。
一九九九年六月被《亞洲周刊》選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簡稱「世紀百強」)之列,是華人世界知名小說。
五十年來,《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除了作者授權繁體字版之外,有無數種未經授權的簡體字版與網路電子版流竄,
句讀、分段、體例差異很大,為保存作品原貌,今經作者重新校訂後以饗廣大讀者。
六○年代臺灣的典型人物:出生於中國、因戰亂遷臺,大學畢業留美成了臺裔美國人。
牟天磊就是這麼一個角色,畢業於臺大,趕著當時「出國熱」,赴美深造。遠離故鄉,一切嚮往的美好遠不如現實生活的殘酷。
他在美國打工苦讀,端盤子、洗碗、跑堂、當貨櫃司機,雖然取得博士學位,生活的孤寂與失落迫使他對未來充滿困惑。
去國十年為了終身大事回臺探親,牟天磊赫然發覺自己不僅僅在美國是客居;這種寂寞與苦悶並非只有牟天磊一個人有,
「不管在美國的,還是在臺灣的,那個年代的人都有。美國不是故鄉,臺灣不想回,大陸又回不去……」
然而,牟天磊的失落與寂寥不為家人朋友們所理解,尤其,通信兩年的女友期盼著兩人成婚後赴美展開天堂般的人生,
可是牟天磊無法說服他們,陷入留下與離去,無家可歸的兩難處境;他有滿腔熱血想追隨臺大恩師報效國家,但女友結婚的前提是去美國。
故事就在牟天磊最後抉擇前打住,留給讀者無限揣想空間。
於梨華說,這本書對當時赴美留學生起了一定的作用,故事後面的事實令人思索︰到美國去讀書、進修、做研究,
是艱難的、寂寞的,甚至是苦惱的,「牟天磊的經驗,也是我的,也是其他許許多多年輕人的。他的『無根』的感覺,
更是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共同感受的。」
「一九六七年的牟天磊有他無家可歸的困難,但一九八○年的年輕人是不會有的,他們有家,學成了回家,
他們有國,學成了歸國。如果是因為不滿現實而出國,出國後更應該有能力回去改善那個現實;
如果是嚮往美國的生活,牟天磊的故事,我相信,足夠年輕人瞭解它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很多留學生把『利』看得比『名』重要,畢業後留在學界的也並不多。」<<內容試閱
作者介紹: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 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於梨華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目錄:
自 序•一封信
推薦序/夏志清
推薦序/楊振寧
編輯室的話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跋•三十五年後的牟天磊
附錄一•歷久彌新的「牟天磊」
──致《又見棕櫚,又見棕櫚》五十週年精選版/於幼華
附錄二•於梨華作品年表